丢掉遥控器,维他动力带来国内首个智能伴随机器人_Vbot_设计_Agent

发布日期:2025-08-19 16:05    点击次数:90

8 月 8 日,Vbot 维他动力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正式发布国内首个智能伴随机器人,不需要遥控器控制,具备 VLA 自主移动和 Agent 视觉语言交互能力。

Vbot 智能伴随机器人的定位是面向家庭及个人用户打造消费级具身智能产品。在生活中,Vbot 为用户提供小跟班、小跟拍、小跟护的产品新体验,可以伴随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出行,帮着拿包,帮着拍照录像,也可以帮着照看老人孩子。

设计上,Vbot 采用「迪特-拉姆斯式简约设计」,遵循「Less, but Better」的设计理念,有简约形态、圆润倒角、高级质感、锐利切割的设计语言,这点则跟其它四足机器人产品的工业风或玩具化设计不同。

并且,Vbot 采用双系统设计:智能本体域负责感知—决策—规划—动作,运行于与地瓜机器人联合的 S100P 芯片;智能交互域负责显示、语音、光效与通信,运行与头部 X5 芯片,实现高效低功耗的人机交互。通过高度集成的架构设计,整机在有限体积下可以为电池与执行机构释放更多空间。

展开剩余75%

在感知端,Vbot 通过拟人的可运动双目摄像头设计,让摄像头视场角从水平 150° × 垂直 80° 提升至约 230° × 125°,以更低传感成本获得了更高有效信息密度。由此带来的单位像素可用算力优于主流智能汽车,约 3~8 倍,支撑更大参数量模型在端侧稳定运行。头顶还配备了机器人专用 360° 激光雷达,能够应对生活空间的复杂地形、异形障碍与暗光环境等。

续航方面,通过整机系统架构的优化,以及电机扭矩密度的提升,Vbot 在不增加本体重量和体积的前提下,可以比同级别的四足机器人有更大的电池舱空间,电量达到 600 Wh 以上。

为了让 Vbot 听得更懂,思考更好,维他动力为它设计了一套全新的 Agent 架构。

维他动力创始人余轶南将它与 PC 和手机交互做了对比:我们与电脑的交互距离很近,可以用键盘鼠标;与手机的交互距离更近,可以直接触控。但与机器人的交互,距离往往在几米开外,掏出手机来控制,体验其实非常不便。

Vbot 的 Agent 架构,就是想要抛开遥控器和预设的图形界面。Vbot 以视觉—语言—行动(V-L-A)为核心,用户无需遥控器,只需以自然语言与视觉完成对象绑定、关系理解与约束表达,机器人再以肢体、灯语、表情和声效反馈其状态与意图,交互从命令式跃迁到意图协作式。

维他动力联合创始人赵哲伦表示,有无遥控器的核心区别在于,对环境的感知由谁来承担。在有遥控器的情况下,是控制者来承担对环境的感知。而没有遥控器,这件事就需要机器人本身去实现。

让机器人更有生命力就是维他动力的目标,工程科学的思维可以控制精度,但他们认为必须得用艺术的思维来创造灵魂。

在如何让机器人拥有生命力这个问题上,维他动力团队从「LOVOT 之父」林要所著的《温暖的科技》这本书中得到了启发,科技的终极目标是传递温暖,而一个不会表达的机器人,是无法给人带来情绪价值的。

为此,维他动力以迪士尼十二法则为核心,通过节奏感、夸张、吸引力等设计理念,设计了机器人的肢体、灯语、表情和声效的全模态交互。

除此之外,Vbot 也有像真实宠物小狗一样的记忆能力,在空间上,Vbot 可以记住熟悉的家庭或是办公环境,在亲密关系上,它可以通过声纹和人脸来识别家庭成员, 并且在更深层次的交互记忆上,它能够理解并记住用户的偏好和习惯。

这些设计,让机器人不再是冷冰冰的只会执行命令的工具。作为一个伴随机器人,Vbot 所要做到的就是要成为一个真实可靠的陪伴者,亦或是家庭中真正的一员。为工作或是家庭环境中为用户带来更多情绪体验,做一个能够传递情绪、会思考的可爱伙伴。

基于这种追求,维他动力已经在加速前进。

成立于 2024 年 12 月的维他动力,研发团队已超过 60 人,覆盖电池、电机、计算平台、系统工程、架构、算法、数据基建的全栈软硬件人才,基于AI技术,研发大模型及机器人本体。并且至今已完成三轮融资,融资规模达 3 亿元。

今年 5 月,维他动力完成天使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达晨创投领投,联想创投、渶策资本跟投,高鹄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3 月,完成由今日资本和凯辉基金领投、雅瑞资本以及多家首轮投资方跟投的种子 + 轮融资;

1 月,获得由地平线和高瓴创投领投,元璟资本、柏睿资本、百度风投和初心资本跟投的近亿元种子轮融资。

据悉,维他动力已完成首款智能伴随机器人的投产及规模化的前置准备,将在 9 月启动制造工厂,10 月开启量产级早鸟内测,今年底完成产品上市,并开启海外市场众测。

发布于:上海市